自2008年6月第一台风力发电机实现并网发电以来,三一电气至今已累计安装了超过300兆瓦的风机。
风电会出现打死飞鸟的情况、搞太阳能会有多晶硅的废弃物的污染、核电站有安全问题的困扰,毛显强表示,在核能、太阳能、风能自身还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还不能为我国减排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足够的电力时,发展水电无疑是 无奈之举。当时环保部给出的理由是这两项工程在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擅自进行大江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的影响较大。
从2003年开始的决定建造,到现在的正在建造中,当地官员和大型电力企业始终都赞成建设怒江水电项目,并肯定它的建成将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凌江的言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摸索,针对水电工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环境评价体系。而一些环保人士却认为,这个项目的上马将永久地毁掉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比如生物多样性、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到了2010年下半年,以金沙江龙开口和鲁地拉为代表的水坝工程的环评报告陆续通过环保部审批开工,围绕水电该不该建设的风向开始转向,因为这两项工程曾在2009年6月被环保部强力叫停。
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比重还不到30%。其中,9%要靠水电,远高于核能的4%,在我国可用的4亿千瓦水力资源中,有3.8亿千瓦必须得到开发。可以说,天津会议就是坎昆会议的一次预演。
发展中国家认为,由于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并以优惠方式提供低碳技术。之前,菲格雷斯已经宣布,目前已经筹集到约280亿美元,已经接近目标水平。2010年12月1日,坎昆会议进入第三天,日本发出坚持抛弃《京都议定书》的论调,谋求统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适用的法律框架,遭受到发展中国家和环保组织的猛烈批评。菲格雷斯说:如此接近人类的月亮神Ix Chel,也许她会启发和激励你,因为我们今天都相聚在这里,坎昆。
坎昆会议上,日本代表团连续公开发表终结《京都议定书》的言论,招致与会各方的抨击。(Cancn Can!)的口号掷地有声,但坎昆注定不是一年前万众期待的哥本哈根。
分析人士认为,会上的博弈还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坎昆,这本是个创造过奇迹的神奇土地。没有人指望坎昆会议会就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达成一项全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于2010年10月底表示,美国希望坎昆会议能在减缓、透明度、资金、技术转移和REDD(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议题上取得平衡的一揽子实质成果。
突破:资金方面有望进展天津会议上,人们看到了坎昆会议打破僵局的可能。发达国家则试图拟定新协议,其真实目的就是摒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原湖南CDM中心技术部副部长、现长沙五色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海伟对本刊记者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可能会达成重大成果,不过还要看发达国家的附加条件是什么。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可能达成协议的问题均是《哥本哈根协议》中各方均已认可过的。
包括德尔伯克在内的欧盟气候领域政要并未对坎昆会议作出任何乐观表态。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碳交易都不会在此次会议有实质性进展。
这是她参加完坎昆气候大会部长级预备会议后的首次表态。这也是坎昆会议能否取得成果的最重要标志。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在其开幕式的发言中一再用这段文明来激励大家。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中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2012年期间以3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美国气候立法随后折戟参议院,更大幅降低了人们对美国的期待。2010年10月4日到9日举行的天津会议是坎昆会议前的最后一轮准备谈判。还有一种在坎昆随处可见的海鸟,黑色的羽毛,尖而长的嘴,专心地沿着路边的草坪走路,也会斜着脑袋看你,但是你一走近,它又会用纤细的脚快步跑开。坎昆会议仅是通往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道路的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坎昆会议无非是将2009年12月无法由各国完全认可的《哥本哈根协议》经过一年的争论后,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正式核可、盖章,取得一个合法地位而已。古老的玛雅文明,神秘地躲在由卡丹半岛的丛林里。
另一个是资金和技术问题。在这种氛围下,坎昆会议可能会以一种较为平和的方式结束,并在各方较有共识的几个方面达成成果:首先,正式成立绿色气候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包括为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在内的缓解、适应、能力建设、技术开发和转让有关的项目、方案、政策和其他活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墨西哥总代表、环境部环境规划与政策副部长Fernando Tudela告诉记者,我们在哥本哈根都犯了错误,而现在则开始修正期望。用理性和创造性来编织应对气候变化的织锦。
坎昆会议即使无法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但至少应为各国在2011年的气候变化南非会议上作出重要决定铺好路。吸取了去年哥本哈根大会的教训,各界对坎昆会议的期望值普遍降低。在离坎昆会议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作为坎昆会议前最后一次谈判工作会议,天津会议为坎昆会议应该集中讨论的议题进行了磋商,就可能达成协议的问题增强了共识。低调起步尽管坎昆,能行。
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国际社会对2012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应在上述两个文件的框架内进行。与欧盟一样,中国对坎昆会议也不抱过高期望,甚至直接将目光放在了2011年的南非。
至于强制减排目标、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机制以及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等关键的问题,本次会议不太可能达成协议。2010年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启程前往墨西哥前表态说,坎昆会议应落实《哥本哈根协议》的政治共识,为在明年的南非会议上最终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果奠定基础。
在这些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分歧。其三,发达国家承诺更大的减排目标,但具体的减排数字仍留待进一步的谈判。
参加坎昆大会的非政府组织评选的每日化石奖,也毫无争议地颁发给了日本代表团,这一奖项每天颁发给阻碍谈判进程最大的绊脚石。77国集团和中国发言人、也门大使阿卜杜拉阿萨德在大会上多次直言反击,延续《京都议定书》是此前谈判的既有决议,在第一承诺期后的任何空档期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仅损及谈判进程、气候金融市场,更将危及地球母亲。欧盟气候行动总司司长德尔伯克表示,欧盟在坎昆的最大期待就是将《哥本哈根协议》上升为联合国决议。困局:围绕两个问题的博弈哥本哈根大会未曾达成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这一困局留到了坎昆。
会议召开前,各国政要明显降低了对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6次缔约方大会(COP16)的期望值。其次,进一步明确长期愿景目标,即全球温升幅度维持在2摄氏度以下。
中国代表团苏伟表示,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否重建信任的重要因素。多方观点认为,气候谈判一如当年的WTO谈判,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欧洲首席气候官员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强调,各国不可能在坎昆达成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一是对《京都议定书》的地位认定问题。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四川布拖新发现珍贵稀缺黑绵羊“凉山黑绵羊”
下一篇:【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24日